锚定农业强国建设 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2023-12-13 0
01 “农业强国”内涵

农业强国有5个强,经营体系强,竞争能力强,产业韧性强,科技装备强,保障能力强。我的理解最终落到4个字上——“重在保障”。

产业韧性是疫情以来比较流行的词,产业韧性与以往所说的抗风险能力有所不同。抗风险能力是从生产主体的角度,指农业生产者如何防范和分担风险。如农民遭遇天灾人祸蒙受损失或者市场价格下跌,通过农业保险、期货市场来化解损失。产业韧性指的是供应链的冲击能力。比如疫情时期,运输停滞,食品供应链如何保障市场供应?农业强国,首先要保证中国人有足够的粮食吃,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粮食吃。我认为这就是产业韧性的核心。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工作会上说,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粮食供应是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指的就是这一点。

02 农业全产业链

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提出了“三提升”,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包括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也包括现代化的运行组织机制,包括协同机制、迭代机制。所谓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首先是树立产业链全流程理念,要从全链条的视角认识产业的发展,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整体协调发展。

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就要要求多维度优化升级,包括标准化原料基地、预制化分级处理、精细化综合加工、体系化物流网络、品牌化市场营销、社会化全程服务、绿色化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要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整个农业的升级。以往很多人从事农业生产,往往主要关注产中环节的耕种收获,而全产业链建设则要求注重加工流通,把产前、产中、产后看作为一个整体。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既需要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的转型,更需要推动经营管理的升级,农业发展的重心应由生产管理转向经营管理,农产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发展,仅仅做好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能不能卖得出去、有没有市场需求。这就是全产业链的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生产体系指的是支撑要素,包括农资、化肥、种子、机械等要素供给体系等;经营体系指经营主体。产业体系指的是产品结构、产业链。推进全产业链升级即推动三个体系升级。唐仁健部长提出了五化:设施化、融合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设施化即要用现代设施装备来武装农业;融合化就是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各类业态的融合与创新;园区化就是推动产业的集群集聚,通过要素的集聚提升规模效应;绿色化和数字化是两个技术模式的转型,这两个转型是未来最大的趋势。未来绿色化、数字化会贯穿到每个环节。

一是生产技术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两山”理论是人和自然关系的转变。对于农业来讲,未来将会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农业转向生态化、低碳化。目前有多种转型模式,如低碳农业,主要强调全链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清洁农业,强调节水、节肥、节药、节膜;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复合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化、逆专业化;再生农业,强调种养结合,土壤地力恢复。

二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梯次升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大,东、中、西和东北这些不同区域,机械化水平、现代装备程度差异很大。如在中西部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中,人工劳动仍占较大比重,目前主要是要推动机械化。从农机本身看,东北要使用大型农机,西部山区更多地要推广应用小型化农机。不同区域技术模式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要梯次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有的地方主要推动机械化,有的地方要推进自动化,有的地方则推广智能化智慧化。农业数字化发展需要智能化装备和农机、农艺的融合,比如云南的花卉产业,高标准鲜切花一亩地投资大概25-30万元,每亩产量10-15万支,全部是无土栽培,每天灌溉要7-8次,全是智能化控制,这背后需要农机、农艺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融合。

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大量小农户仍然会长期存在的基础上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需要社会化服务,要围绕农业产业链构建服务链,通过发达的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应推动服务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打造服务链。服务链包括生产托管组织、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技术研发、营销策划、金融保险、政策法律、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组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其用意在于此。从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看,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力量将由产后加工流通转向服务体系,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一个区域的农业特色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也将由规模优势向服务体系优势转变。

四是推动产业体系重构产业体系包括产品结构、空间布局和产业链。我国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基本完成,未来主要提升品质;从空间布局看,各区域特色产业布局的调整也基本上尘埃落定。未来重点是产业中心的打造和竞争。现代农业园、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产业融合示范区,其实都是特色产业中心、产业节点的打造。

关于产业链与供应链,前者强调产业体系向后延伸,比如发展净菜、预制菜,核心是提高其附加值。供应链则强调产业环节的协同协作,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的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协作机制,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这一套系统组织的高效协同,它的特点是高效、精准、可靠(韧性)。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构建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健全产业链条,比如发展加工,建立产业体系,这是硬件,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物流体系;另一方面,更需要软件,包括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品牌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数据体系。这些软件也是软实力,也是一个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五是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发展衔接大量小规模农户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供应链构建的瓶颈。小农户面临多重困境,包括要素困境,融资难、融资贵;技术困境,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产业链供应的要求;风险困境,数字化素养弱,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数字难民;分配困境,产后环节规模化、集群化趋势明显,小农户在价值分配中弱势地位更加凸显。

破解小农户困境需要多措并举。第一是自组织,农户自组织有两种路径,规模化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传统小农户需要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合作社;第二是服务赋能,通过服务提高小农户的技术水平,破解小农户的技术困境;第三是模式赋能,通过各种协作模式,与后端主体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结机制和产业共同体。强化协同,破解风险困境,创新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引导农户与产后的加工流通和电商平台构建协同协作机制,需要强化产业链的数据共享,提高供需匹配性,降低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农业产业化的订单农业的关键化解风险,共同管理风险。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应该要由利益分享为重心,转向以风险管理为重心,共同降低和防范产业链的各种风险,这才能让农户融入到现代产业链、供应链里,成为其中有活力的主体。

To Top